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
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培养科学精神,积极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踊跃投身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卓越人才,积极备战云南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现启动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具体通知如下:
2025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在校学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组织必威betway中文官网学生学术科技作品参加竞赛,集中展示近两年来必威betway中文官网学生开展学术科技实践的最新成果;挑选出优秀作品代表学校参加云南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竞赛分为主体赛、“揭榜挂帅”专项赛、红色专项赛、黑科技专项赛四大赛道。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本项目主要是针对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前沿问题的探索和研究,要求具有较强的前沿性和学术性。论文观点新颖,逻辑严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分为机械与控制、信息技术、数理、生命科学、能源化工5个组别。
(1)机械与控制(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交通、建筑等);
(2)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
(3)数理(包括数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等);
(4)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农学、药学、医学、健康、卫生、食品等);
(5)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工、生态、环保等)。
2.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
支持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5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也可以按照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6个学科报送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3.科技发明制作类
本项目主要是科技创新、发明创造,要求作品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制作可以是各种类型的发明创造,包括硬件制作和软件编写。具体分为机械与控制、信息技术、数理、生命科学、能源化工5个组别。其中,科技发明制作(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科技发明制作(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聚焦“卡脖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政企发榜、竞争揭榜、开榜签约”的方式,向高校学生团队征集解决方案。
注重将红色文化撒在祖国大地之上,通过大学生的想法,去挖掘红色历史,传播红色文化。
针对前沿领域、具有颠覆性和前瞻性的实物或技术,以及充满奇思妙想、脑洞大开的创意性、趣味性作品进行展示。
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2025年6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作品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进行设计,并由学生独立撰写完成。
个人作品: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
集体作品: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全部作者应不超过10名,作品指导老师不超过3名。
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他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往届竞赛获奖作品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1)每个项目只可选择一个类别参赛,不得兼报。
(2)为保证作品的质量,申报作品需附查重证明,查重率应低于30%,保证参赛作品的原创性和创新性。
(3)鼓励已在各类核心期刊发表或已申请科技发明专利的优秀学术科研成果积极参赛。
(4)严肃自查环节,申报学生及学院签订承诺书(见附件3),承诺作品符合“挑战杯”竞赛作品申报要求,接受竞赛组委会检查。参赛作品存在舞弊、抄袭、作假,将国家课题、教师科研成果包装成学生项目的,均视为严重违规行为。对不符合申报要求或者严重违规作品取消参赛资格。
根据往届“大挑”工作进度,暂定安排如下,如有调整另行通知。
(一)参赛作品准备阶段
各二级学院应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班级群等方式广泛宣传,积极动员全院师生积极参赛,鼓励组建跨学院、跨学科、跨年级的竞赛团队,充分发挥专业集群优势,着重整合学校优势专业资源,做好优质参赛项目的培育工作,积极培育优秀参赛作品。
(二)作品提交阶段
各二级学院于2025年4月20日前将推荐作品申报书(见附件1)、汇总表(见附件2)打包命名为“学院名+2025年挑战杯竞赛申报材料”发至邮箱1046981604@qq.com,逾期视为放弃。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学院至少申报10件作品,人数在1000人以下的学院至少申报5件作品。请勿以个人名义直接投稿作品至邮箱,否则视为无效。请统一以学院为单位报送至校团委。
(三)作品评审阶段
竞赛组委会根据申报作品聘请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制定评审细则,按照作品的申报要求,对参赛作品进行资格审查,按照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综合评委评分排序,选出进入校赛决赛的作品。
(四)作品打磨阶段
各二级学院对校级决赛作品进行再检查、再指导、再打磨,指导参赛学生进一步完善作品,着力提升作品质量,校团委将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
(五)作品推报阶段
通过举行校赛网评和决赛路演展示,选拔出优秀作品(不少于15件)推报至省上代表必威betway中文官网参加省级竞赛。校团委将对进入省赛的团队进行分类指导培训,指导各团队对参赛作品进行优化。
1.文件包命名为“学院名+2025年挑战杯竞赛申报材料”。
2.汇总表命名为“学院名+2025年挑战杯竞赛申报汇总表”。(汇总表需按推荐顺序对项目进行排序)
3.项目材料文件夹命名为“项目类别+推荐序号+项目负责人姓名+项目名称”。
项目材料文件夹内需包含:作品申报书(word版和PDF版各一份,命名为“项目类别+项目负责人姓名+项目名称+作品申报书”)、支撑材料(PDF格式,命名为“项目类别+项目负责人姓名+项目名称+支撑材料”)、5分钟路演ppt。
1.作品申报汇总表(加盖单位公章)。
2.各项目申报书+支撑材料(按汇总表顺序排列,每份作品申报书“推荐者所在单位签章”处需由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签署意见、签名,加盖单位公章)
1.侧重考核基础学科学术探索的前沿性和学术性。参赛作品须为以学生为第一作者的论文,正在投稿的论文、已收到录用通知的论文均可,期刊级别和影响因子是重要参考项。
2.论文须为中文,外文论文须有中文翻译,支撑材料可包括对论文的进一步阐释、已发表刊物论文页扫描件、影响因子证明、查新证明、检索证明、实验相关照片、图片、扫描件等。
3.提交资料包括:作品申报书(word版、PDF版)、参赛论文(不少于8000字)、支撑材料(PDF版)、5分钟路演ppt。
1.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侧重考核与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的结合程度和前瞻意义。作品须有已成型的调查报告,建议有学生为第一作者的论文,或者政府、企事业单位出具的采纳报告证明。
2.提交资料内容需为中文,支撑材料可包括被采用的为党政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咨询报告,同时附上原件及采用单位使用证明的复印件和有关鉴定材料,调研过程的问卷、访谈记录、照片、发表的相关论文、相关单位(机构)的反馈、相关奖励证明等。
3.提交材料包括:作品申报书(word版、PDF版)、参赛调研报告(15000字以内)、支撑材料(PDF版)、5分钟路演ppt。
1.科技发明制作侧重考核作品的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必须是以学生为第一完成人撰写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最少一项),也可以是申请软件著作权,正在撰写阶段的专利、拿到受理通知书的专利均可。
2.研究报告可图文并茂,要写出作品制作的目的意义、制作过程、结果、创新点、实际应用情况(或应用前景)、存在不足及下一步需要完善的工作,报告中需包括图表、曲线、实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或照片;支撑材料可包括获得的专利、软件著作权、奖项证书、鉴定证书、应用证书、应用证明及其他资质材料等。
3.提交材料包括:作品申报书(word版、PDF版)、参赛作品研究报告(8000字以内)、支撑材料(PDF版)、5分钟路演ppt。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挑战杯”是激励学生投身科技实践、挖掘和培育创新人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平台,也是学校加强科技创新氛围、展现科技创新成果、拓展教学科研影响、优化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各二级学院应高度重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构建参赛学生、作品和指导教师的资源库,全面规划作品选题和培训工作,切实做好宣传动员和竞赛准备工作,为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奠定坚实基础。
(二)大力宣传,营造氛围。结合本院自身情况,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氛围,吸引师生积极参与竞赛,促进学校创新创业工作深入高质量发展。
2025年“挑战杯”betway西汉姆联官网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
校审 | 庄秋斌
校对 | 王俊奇 孙烨黛
编辑 | 孙烨黛